密度分选机利用不同塑料密度的差异实现分离,是最基础且应用广泛的分选设备。常见的有湿式和干式两种类型。
湿式密度分选机通过水槽或水池作为分选介质。将混合塑料投入水槽后,密度小于水(如 PP、PE,密度约 0.9g/cm³)的塑料会漂浮在水面,而密度大于水(如 PVC、PET,密度分别约 1.4g/cm³、1.38g/cm³)的塑料则下沉,随后通过刮板或输送带将不同位置的塑料分别收集。这种设备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小型水槽式密度分选机价格通常在
8000 - 20000 元,适合处理量较小的回收站和小型加工厂。但湿式分选存在废水处理问题,需配套污水处理设备,增加运营成本。
干式密度分选机则利用气流实现分选。设备内部通过风机产生气流,塑料物料在气流作用下,因密度差异产生不同的运动轨迹。密度小的塑料被气流吹送更远,密度大的则在重力作用下较早落下,通过设置不同的收集口实现分离。干式分选无需用水,环保性好,适用于处理不能接触水分的塑料,但对物料的干燥程度要求较高,且分选精度相对湿式分选略低。大型干式密度分选机价格在
10 - 30 万元不等,常用于大规模塑料回收生产线。
静电分选机基于不同塑料摩擦生电特性的差异进行工作。当混合塑料在分选机内部相互摩擦或与设备部件摩擦时,会产生不同极性和电量的电荷。通过高压电场,带不同电荷的塑料会受到不同方向和大小的电场力,从而实现分离。例如,ABS 和 PS 塑料在摩擦后,电荷特性不同,在电场中会被分别吸附到不同电极上。
静电分选机对常见塑料的分选效果较好,尤其适用于分离摩擦带电差异明显的塑料组合。设备价格因配置不同差异较大,基础型单级静电分选机价格在
3 - 8 万元,处理量较小,适合小型企业;多级静电分选系统可实现更高精度的分选,价格在 15 - 30 万元,常用于中型塑料回收厂。但静电分选机对环境湿度敏感,湿度较高时会影响电荷产生和分离效果,需要在干燥环境下使用。
近红外分选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智能分选设备之一,它利用不同塑料对近红外光谱的吸收和反射特性不同进行识别和分离。设备配备近红外光谱传感器,可快速扫描通过的塑料物料,获取其光谱信息,并与预先存储的标准光谱数据进行比对,准确判断塑料材质。确定材质后,通过气刀喷射压缩空气,将目标塑料吹离原有输送轨道,实现精准分选。
近红外分选机能够识别多种塑料材质,包括 PET、PE、PP、PVC、PS
等,甚至可以区分颜色相近但材质不同的塑料,分选精度高达 98% 以上。其处理量较大,小型近红外分选机每小时可处理 300 - 500kg 物料,大型设备处理量可达 3 - 5 吨 / 小时。价格方面,单通道经济型设备价格在 10 - 20 万元,多光谱高端机型价格在 30 - 80 万元。适用于对分选精度要求高的再生塑料颗粒生产企业和大型塑料回收中心。
X 射线荧光分选机利用 X 射线照射塑料物料,使其中的元素产生特征荧光,通过检测荧光光谱来识别塑料中的化学成分,进而判断塑料材质。该设备特别适用于检测含有氯、溴、金属等元素的塑料,如 PVC(含氯)、阻燃塑料(含溴)等。
在电子废料处理领域,X 射线荧光分选机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子设备中的塑料部件常含有阻燃剂等特殊成分,通过 XRF 分选机可准确分离出这些特殊塑料,避免有害物质进入再生流程。X
射线荧光分选机价格较高,通常在 50 - 150 万元之间,适用于专业的电子废料处理企业和大型环保回收机构。
人工分选辅助设备主要包括输送带、振动筛和分拣台等,严格意义上不属于全自动分选设备,但在塑料分选流程中起到重要辅助作用。输送带用于输送塑料物料,可设置不同的速度和宽度,方便人工在输送过程中进行分拣;振动筛则通过振动将不同尺寸的塑料颗粒进行筛选分级。
这类设备价格较为亲民,小型输送带价格在 2000 - 5000 元,振动筛价格在 3000 - 8000 元。常用于小型回收站和家庭作坊,与人工分拣结合,对塑料进行初步筛选和分类,虽然效率相对较低,但成本低、操作灵活。
涡流分选机主要用于分离塑料中的金属杂质,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工作。当含有金属的塑料物料通过分选机的交变磁场时,金属会产生涡流并受到磁场力作用,被抛离原有运动轨迹,而塑料则不受影响,从而实现金属与塑料的分离。
涡流分选机在塑料回收预处理阶段应用广泛,可有效去除塑料中的铁、铝等金属,避免金属对后续加工设备造成损坏。设备价格根据处理量和配置不同,在 5 - 20 万元之间,适合各类塑料回收企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