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破碎机作为塑料回收、再生加工的核心设备,其运行过程中涉及高速旋转刀片、大扭矩动力系统及粉尘噪音等安全隐患。据统计,约65%的塑料破碎机事故因操作不当引发,包括:
机械伤害:刀片飞溅、物料反弹;
电气故障:电机过载、线路短路;
健康危害:塑料粉尘吸入、噪音性耳聋。
规范操作不仅能降低事故率,还可延长设备寿命10%-15%,提升产能稳定性。以下以卧式塑料破碎机为例,详细解析安全操作规程。
刀片与筛网:确认刀片无缺口、筛网孔径符合工艺要求(常用8-20mm);
紧固件状态:检查螺栓、皮带轮是否松动,避免高速运转时脱落;
润滑系统:主轴轴承、齿轮箱加注耐高温润滑脂(如NLGI 2级);
空载试机:启动后空转2-3分钟,观察有无异响、振动异常。
作业区域:清除周边杂物,确保通风良好(粉尘浓度<5mg/m³);
防护装备:操作人员需佩戴防割手套、护目镜、防尘口罩及耳塞(噪音>85dB时强制使用);
安全标识:设备显眼处张贴“严禁伸手入料口”“停机后需断电”等警示牌。
闭合电源总闸,检查电压稳定(380V±5%);
按下控制面板“启动”按钮,观察电机转向是否与箭头标识一致;
空载运行至转速稳定(通常1800-2200rpm),确认电流表读数在额定范围内。
投料原则:
严禁金属、石块等硬物混入,建议配置金属探测器(检出率>99%);
单次投料量不超过料斗容积的80%,避免卡料;
长条状塑料(如水管、薄膜)需裁剪至30cm以下,防止缠绕转子。
投料技巧:
使用推料杆辅助进料,手部距离进料口>30cm;
含水率高的塑料(如渔网、潮湿瓶片)需预先脱水,避免粘刀。
电流监测:正常运行时电流波动范围±10%,持续超载需立即停机;
温度控制:轴承温度<70℃,电机温升<40℃(环境温度+温升);
异响排查:若出现金属撞击声或尖锐摩擦声,立即停机检查刀片与筛网。
停止投料,待料斗内物料完全破碎后空转1分钟;
按下“停止”按钮,关闭主电源;
打开检修门,使用铜刷清理刀片与筛网残留碎片;
登记设备运行时间、异常情况,填写交接班记录。
刀片防护:
检修门未闭合时设备无法启动(联锁保护功能);
刀片更换必须使用专用工具,禁止徒手操作。
飞溅防护:
进料口加装橡胶挡帘,降低碎片反弹概率;
操作人员不得站在出料口正前方。
接地保护:设备外壳接地电阻<4Ω,每月检测一次;
过载保护:电机配置热继电器,电流超限自动切断电源;
防水防潮:控制柜内放置干燥剂,避免线路短路。
粉尘控制:
出料口连接集尘器(风量≥2000m³/h),定期清理滤袋;
作业区每日湿式清扫,减少粉尘堆积。
噪音治理:
设备底座安装减震垫(橡胶或弹簧材质);
操作人员每班接触噪音时间不超过4小时。
刀片检查:每班次结束后查看刀刃磨损,倒角>1mm需刃磨;
润滑补加:每8小时对轴承位补充润滑脂;
皮带调整:张力适中,按压下沉量5-8mm为佳。
筛网更换:检查筛网破损率,孔变形>10%立即更换;
电气检测:使用兆欧表测量电机绝缘电阻(>1MΩ);
振动校准:用振动仪检测轴承座振幅(≤4.5mm/s)。
主轴拆解:清洗轴承并更换润滑脂,检查轴颈磨损(公差<0.05mm);
刀轴平衡:动平衡校正,残余不平衡量<10g·mm;
控制系统:PLC程序升级,更换老化继电器与接触器。
原因:硬物堵塞、物料过湿;
处理:
立即断电,挂“禁止启动”标牌;
使用倒转功能(如有)退出卡料;
手动清除异物时,必须两人协作,一人监护。
原因:刀片失衡、轴承损坏;
处理:
停机后检查刀片紧固螺栓;
拆卸轴承检测滚珠磨损,更换时必须型号匹配。
原因:筛网破损、刀片间隙过大;
处理:
更换筛网(注意孔径一致性);
调整定刀与动刀间隙(通常0.3-0.8mm)。
“破碎机运行时冒烟怎么办?”
立即停机,检查是否皮带打滑或电机过载,排除故障前禁止重启。
“刀片多久需要更换一次?”
视材质而定:SKD-11刀片约6-12个月,普通合金刀片3-6个月。
“如何减少塑料破碎粉尘?”
添加喷淋装置(水量≤5%),或改用低温破碎工艺。
【本文标签】 重源机械动态 Pet塑料清洗线多少钱一台 怎么找塑料分选机的厂家 塑料清洗线厂家排行 电瓶壳破碎清洗线多少钱一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