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危险废物采用"行业来源+废物特性"双重分类法,形成9个主类别(HW01-HW49,其中部分类别空缺),涵盖50个细分小类。分类编码由8位数字组成,前两位代表大类,中间两位为行业来源代码,后四位为废物特性代码。例如"HW08 900-249-08"表示源自精炼石油产品制造行业的废矿物油。
定义: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废物
典型废物:
感染性:病原体培养基、手术废弃物(日均产生量0.8-1.2kg/床位)
损伤性:注射针头、手术刀片(锐器盒收集密度≤0.8kg/L)
化学性:过期消毒剂、显影废液(需检测汞含量≤0.1mg/L)
处置要求:
日产日清,贮存温度≤5℃
专用周转箱标注生物危害标识
处置设施须达到《医疗废物高温蒸汽集中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案例:2023年浙江某医院因将化疗药物空瓶(HW03)混入HW01类别,被处以12万元罚款
定义:化学药品原料药生产过程中的蒸馏残渣、母液等
典型细分:
发酵类:菌丝废渣(含水率≥85%)
化学合成类:有机溶剂废液(甲苯浓度≥5%)
提取类:废活性炭(碘值≤600mg/g)
管理要点:
含抗生素废物需灭活处理(湿热灭菌121℃×30min)
高浓度有机废液热值>15000kJ/kg须进焚烧炉
车间暂存区设置气相色谱报警装置
覆盖范围:过期、淘汰、伪劣药物及包装物
风险特征:
细胞毒性药物:环磷酰胺等(需专用密闭容器)
激素类:己烯雌酚制剂(破碎设备密封等级IP65)
废弃疫苗:贮存温度全程2-8℃追溯
处置技术:
高温焚烧:二燃室温度≥1100℃
化学中和:针对酸碱性质药品(pH调节至6-9)
物理封装:放射性药品铅容器屏蔽(≥5mm厚度)
分类特征:
杀虫剂废物:含有机磷制剂(乐果残留≥50mg/kg)
除草剂废物:氯酸钠含量>1%
杀菌剂废物:含汞制剂(Hg浓度≥1mg/L)
处理规范:
包装物三级清洗(COD排放限值100mg/L)
高毒农药废水预处理(水解酸化HRT≥12h)
热脱附处理温度>320℃(DDT去除率≥99.9%)
数据:2023年农业农村部监测显示,农药包装物回收率已提升至78.6%
典型成分:
含铬废物:铬酸铜砷酸盐(CCA)处理废液(Cr6+≥5mg/L)
含杂酚油废物:五氯苯酚含量>50mg/kg
处理渣:防腐处理过程废弃木屑(苯并[a]芘浓度≥3mg/kg)
处置技术路线:
铬污染废物:还原沉淀(ORP≤-100mV)+板框压滤
有机污染物:热解吸(温度450-550℃)
固体废物:水泥窑协同处置(替代原料比例≤5%)
行业来源:
电子行业:液晶清洗废液(二氯甲烷含量>10%)
机械加工:涂装工序废稀释剂(VOCs浓度>5000mg/m³)
印刷行业:润版液废液(异丙醇含量≥15%)
再生利用要求:
精馏塔材质:哈氏合金C276(氯离子浓度>1000mg/L时)
废气处理:三级冷凝(出口温度≤-15℃)+活性炭吸附
残渣处置:热值>12000kJ/kg须进回转窑焚烧
典型形态:
渗碳淬火盐浴渣(氰化物≥10mg/kg)
电镀含氰废液(CN-浓度≥50mg/L)
金属表面处理废酸(pH≤2且含络合氰)
处理技术规范:
碱性氯化法:次氯酸钠投加比CN⁻:ClO⁻=1:8
臭氧氧化:ORP值维持>600mV
最终出水指标:总氰化物≤0.3mg/L
案例:广东某电镀厂因将HW07废物混入HW17类别,导致污水处理系统崩溃被追责
分类明细:
内燃机油:酸值>2.0mgKOH/g
液压油:闪点下降>20%原值
切削油:含水量>5%
再生技术要求:
预处理:离心脱水(含水率≤3%)
蒸馏切割:减压蒸馏压力≤10kPa
产品标准:再生油闭口闪点≥160℃
市场数据:2023年废矿物油再生利用率达68%,较2018年提升23个百分点
典型场景:
油田作业:含油污泥(含油率>5%)
船舶运输:机舱含油污水(石油类>50mg/L)
机械加工:乳化液废水(COD>30000mg/L)
处理工艺:
热化学分离:破乳剂投加量0.5-1.5%
三相离心机:出泥含油率≤2%
深度处理:催化氧化(H2O2/Fe2+摩尔比3:1)
采样份数:50吨以下取5份,每增加50吨增采2份
特征污染物检测:至少包含名录规定的鉴别项目
检测机构资质:CMA认证且具备危废特性鉴别能力
名录明确废物:直接归类
含多种危废成分:从重归类(按毒性最高者)
名录外废物:开展特性鉴别(GB 5085.1~7)
含油抹布劳保用品:全过程豁免(2023年新增)
电子元器件回收:金属含量>60%可免危废管理
阴极射线管玻璃:铅浸出量<5mg/L可填埋处理
HW08与HW09混淆:某汽修厂将废机油(HW08)与洗车废水(HW09)混合贮存,导致后续处理成本增加3倍
HW06与HW13误判:化工厂将反应釜残渣(应属HW13)错标为HW06,被生态环境部门立案查处
HW49遗漏申报:实验室未将废弃试剂空瓶纳入HW49管理,全年漏报量达2.3吨
危险废物九大分类体系的精准应用,是确保合规管理和风险防控的基础。从医疗机构的感染性废物到机械加工产生的含油污泥,每类危废都有其特定的处置路径和技术标准。随着2023年《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设置技术规范》的施行,分类管理正朝着精细化、信息化方向升级,企业需建立从产生源头到最终处置的全过程分类管控机制,避免因分类错误导致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