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的化学本质是高分子聚合物,由分子量在 1 万 - 100 万之间的大分子组成,其结构可分为:
-
单体单元:如乙烯(C₂H₄)、丙烯(C₃H₆)等小分子,通过共价键重复连接
-
聚合度(DP):单体重复次数,如聚乙烯(PE)的 DP 通常在 500-2000,决定材料强度
-
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PE)、氢键(尼龙)等,影响耐热性与溶解性
₂
₂
催化剂
₂
₂
-
高压法(LDPE):100-300MPa 压力,过氧化物引发,支链结构
低压法(HDPE):Ziegler-Natta 催化剂,线性结构,密度 0.941-0.965g/cm³
-
三元共聚:丙烯腈(A)、丁二烯(B)、苯乙烯(S)通过乳液聚合
-
腈基(-CN)提供耐化学性,丁二烯链段赋予韧性,苯乙烯提升刚性
-
反应式:
nHOOC
− C6
H4
−COOH+nHOCH2
CH2
OH△
-
−[OC−C6
H4
−COOCH2
CH2
O]n
−+2nH2
O
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缩合,脱去水分子,形成酯键(-COO-)
-
二元胺 + 二元酸:己二胺与己二酸缩合,形成酰胺键(-CONH-)
-
分子间氢键使尼龙 66 熔点达 260℃,拉伸强度 75MPa
-
化学组成:长链烷烃(-CH₂-CH₂-)ₙ
-
分类依据:
-
LDPE(低密度):支链多,结晶度 50-60%,用于保鲜膜(密度 0.910-0.925g/cm³)
-
HDPE(高密度):线性结构,结晶度 80-90%,用于奶瓶(拉伸强度≥25MPa)
-
立体化学:
-
等规 PP:甲基(-CH₃)规则排列,结晶度高(熔点 165℃),可微波加热
-
无规 PP:甲基无序排列,柔软透明,用于透明包装
-
含氯结构:重复单元 - CH₂-CHCl-
-
化学特性:
-
极性分子,需增塑剂(如 DEHP)提升柔韧性,硬质 PVC 不加增塑剂(拉伸强度 45MPa)
-
燃烧释放 HCl 气体,需添加三氧化二锑阻燃剂
-
双酚 A 结构:
−O −
C6
H4
−C(CH3
)2
−C6
H4
−O−CO−
碳酸酯键(-O-CO-O-)赋予高透光率(90%)和抗冲击性(240kJ/m²)
-
酰胺基团:-CONH - 形成分子间氢键
-
PA66:耐温 150℃,用于汽车齿轮(耐磨性能是钢的 2 倍)
-
PA12:耐低温 - 40℃,用于航空油管
-
硫醚键:-S - 芳香环 - 结构,耐高温 260℃,耐化学腐蚀性优于不锈钢
-
全氟结构:-CF₂-CF₂-ₙ
-
表面能最低(19mN/m),不粘特性源于氟原子屏蔽效应
-
耐温 - 269℃至 250℃,俗称 “塑料王”
-
刚性分子链:苯环通过酯键连接,形成液晶相
-
介电常数≤3.0,用于 5G 天线支架,信号损耗降低 15%
-
熔点(Tm):
-
结晶塑料(如 PE):Tm 由分子链规整度决定,HDPE(135℃)>LDPE(105℃)
-
非晶塑料(如 PS):玻璃化转变温度(Tg)-30℃,无明显熔点
-
热稳定性:
-
尼龙 66 的酰胺键易水解,添加碳化二亚胺抗水解剂可提升耐温至 180℃
-
极性匹配原理:
-
非极性塑料(PE、PP)耐有机溶剂,极性塑料(PVC、PA)易被极性溶剂溶胀
-
化学键稳定性:
-
PTFE 的 C-F 键键能 485kJ/mol,高于 C-H 键(414kJ/mol),耐强酸强碱
-
传统塑料:
-
PE 自然降解需 200-400 年,因 C-C 键化学稳定性高
-
微塑料(<5mm)通过光氧化断裂,产生自由基引发生态毒性
-
生物降解塑料:
-
PLA(聚乳酸):酯键易被微生物分泌的脂肪酶分解,土壤中 6 个月降解率≥90%
-
PHA(聚羟基脂肪酸酯):微生物合成的聚酯,海水环境降解率 80%/ 年
-
解聚再生:
-
PET 甲醇醇解:−OCO
− C6
H4
−COO−CH3
OH
-
-
CH3
OOC−C6
H4
−COOCH3
+HOCH2
CH2
OH
生成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纯度≥99.9%,实现 “瓶到瓶” 闭环
-
能量回收:
-
塑料裂解制油:PE 裂解生成汽油(C₅-C₁₂),转化率 70%,热值 42MJ/kg
-
原料替代:
-
甘蔗制 PE:巴西 Braskem 公司通过乙醇发酵制乙烯,碳足迹降低 70%
-
共聚改性:
-
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丁二酸(生物基)与 1,4 - 丁二醇共聚,可完全生物降解
-
单一材质设计:
-
苹果手机壳采用单一 PP 材质,回收效率提升 40%,避免混合材质分选难题
-
化学可回收设计:
-
巴斯夫开发 “解聚标签” 技术,通过二维码记录塑料化学组成,指导精准回收